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的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的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
详细解释
编辑
“电视信号接收机”的通称。接收电视广播的装置,由复杂的电子线路和喇叭、荧光屏等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天线接收电视台发射的全电视信号,再通过电子线路分离出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分别通过荧光屏和喇叭还原为图像和声音。有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两种,彩色电视机还有还原色彩的功能。
2发明
编辑
台电视
电视机是由费罗·法恩斯沃斯、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和贝尔德三人各自独立发明的,但是三人发明的电视是有区别的,贝尔德(他全名是约翰·洛吉·贝尔德)的电视是机械扫描电视,费罗·法恩斯沃斯和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的电视是电子电视。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
电视
电视
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俄罗斯人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他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和1927年费罗·法恩斯沃斯两人也分别发明了电视。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和费罗·法恩斯沃斯的电视系统是有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和费罗·法恩斯沃斯的电视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 ,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电视的发展纷繁复杂。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有许多人在做同样的研究。
电视
电视
1928年贝尔德的公司生产出贝尔德c型电视机,这是世界上台量产电视机。
台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RCA)研制出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RCACT-100 ,这台电视采用了NTSC制式,当年在美国西屋电器的售价为1000美元。在当时,电视显像管非常昂贵,RCA每一部电视都是亏本生意,但是当新样品上市的时候,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就挽回了两倍的利益。[1]
[1]
3结构
编辑
信号系统结构
电视信号系统包括公共信号通道、伴音通道和视放末级电路三个部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在荧光屏上重现出图像,并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由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三部分组成。卫星电视其作用是选择并放大由天线接收电视高额调谐器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经过混频处理得到38 MHz的图像中额信号和31. 5 MHz的伴音中频(中频)信号声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图像中放的幅频特性;预中放的作用:放大信号(20 dB放大量),补偿声表面滤波器对信号的损耗;表面滤波器实现高额调谐器与图像中放之间的阻抗匹配。AC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中放和高放电路的增益,从而保持检波器输出AGC和ANC的视频信号电压幅度基本稳定;ANC(自动噪声抑制)电路:减小电视外来噪渡信号对电视机的影响和干扰。
电视高频插孔
电视高频插孔
扫描系统结构
电视扫描系统包括同步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显像管及其供电电路。扫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幅度分离电路利用同步信号在全电视信号中幅度的特点,把复合同步信号取出来积分电路利用场同步信号的宽度远远大于行同步信号宽度的特点,将场同步信号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分离出来,去控制场扫描电路,实现电视场扫描同步,积分电路的分离方式也称宽度分离AFC电路作用是自动实现行同步。原理是将行同步信号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取出,与本机行输出级反馈回来的行频锯齿镀信号进行比较,然后输出误差控制电压去调整行扫描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行电视同步电路。
电源电路结构
电视电源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视提供的220 V交流电压进行变压(降压),然后经整流、滤波、稳压,得到符合要求的稳定直流电压供给各部分电路。PC三片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生产的电视机都是用集成电路组装的电视机。集成电路电视机有以下的优点:
1、一个集成电路,内含成千上万个电子元器件,可代替一个或几个单元电路,从而大大减少整机的元件总数,使安装,调试工序大大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2、由于元器件数量的减少,电视整机的焊点数和连接导线也大大减少,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3、集成电路在设计中一般都采用了最完善的电路,电视盒因此提高了电视整机的性能指标。由于受到制造工艺的影响,集成电路内只能古中小功率的晶体管、电阻和小容量的电容(几百PF以下);电感、较大容量的电容、电阻和大功率晶体管等部件,一般还是需要使用电视外接分立元件。
4近现代
编辑
近代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的盒式磁带,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方法。这种盒带看起来普普通通,非常小巧,它却是世界上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时至今日,录像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黑白、彩色、提式、盒式、各种型号和功能的录像机出现,画面、声音、清晰度也越来越强。
电视机与传播技术的现状
当前电视技术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首先是节目制作数字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英国广播公司(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伦布”系统。这个系统使得BBC的电视节目储存、编辑、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即非磁带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制作成本。另外,21世纪的电视机构正在逐渐淘汰传统的模拟摄象机和录象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摄象机和各种新兴的记录载体。这个变革大大改善了图象的质量。其次,传输技术也多元化起来。除了传统的无线微波传输外,还有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输方式。这些新兴的传输方式有效地减轻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衰减现象,保证了较好的接收质量。最后是接收技术的数字化变革(请看下一个要点:电视机的现状)。声画质量的提高和双向互动是数字化广泛推广带来的两个的好处。
大多数人用的电视机体积比起20世纪来并没有小很多。因为显像管技术依然是现在最常用的显示技术。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屏幕的大小与体积成正比。而34英寸是这种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这显然与人们的需求背道而驰。于是,更多的显示技术涌现出来。例如背投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LED电视等。与此同时,伴随着电视制作和传输技术的数字化,接收装置的数字化也成为了必然。数字电视的显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双向互动。电视机的另一个趋势是智能化趋势,即与其他电器的结合,特别是与电脑的结合。这将使得电视更加“聪明”,具有更多的功能,从而突破电视的传统含义(参见“前景”)。
电视传媒
电视传媒的两极化严重。诸如BBC、CNN等几家电视机构握有强大的话语权(参见“全球传播”)。专业化程度加强,面对的受众面更加狭窄。电视新闻中,直播这一广播技术被频繁使用,其旨在更加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本身。经典案例:CNN的海湾战争报道。
5分类
编辑
按色彩
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
电视机
电视机
按尺寸
5英寸、9英寸、14英寸、18英寸、19英寸、21英寸、22英寸、24英寸、25英寸、28英寸、29英寸、30英寸、32英寸、34英寸、37英寸、39英寸、40英寸、42英寸、43英寸、46英寸、47英寸、50英寸、52英寸、55英寸、58英寸、60英寸、63英寸、65英寸、72英寸、103英寸、108英寸、150英寸、背投、其它
按信号类型分类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地面电视(无线电视)
有线电视
卫星电视
手机电视
网络电视
宽带电视
按观看角度分类
直视式电视机
投影式电视机
按成像原理分类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液晶显示器(LCD)
等离子显示器(PDP)
数字光处理显示器(DLP)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
“注:还有一种不太科学的方式,分为大屏幕,小屏幕和微显方式。在微显中的器材包括头盔式显示器中的微型超高分辨率LCD,也包括巨大的DLP投影墙中的DLP显示芯片。”[2]
按技术趋势
2D电视、3D电视
63D电视机
编辑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形。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三维立体影像电视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3D液晶电视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
3D立体电视的优势:
1、采用全球2D/3D 兼容的高透过率高精密度的柱面透镜技术,无需佩戴眼镜,裸眼观看立体影像;
2、立体真实感强,视觉冲击震撼;
3、高亮度,高对比度,高清晰画面,无鬼影,自然逼真;;
4、8视点合成专利算法,从8个角度获得不同的图像,合成出多观看角度的立体图像,角度广,可视点多,画面真实立体感强;;
5、可兼容播放二维/三维内容,画面自由转换;;
6、多视点内容制作:3D CG软件或实拍。
不闪式3D技术
不闪式3D电视方式是最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通过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不闪式3D的特点:有关视角方面,在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不闪式3D全然不成问题。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内站着、坐着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势观看电视以外,在3D电视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没有任何问题的。反而,担心子女过分贴近电视而影响眼健康的聪明父母而言,更喜欢遵守视听推荐距离我这个不闪式3D。而且,因为采用IPS硬屏面板所以在左右视角上都没有限制,不管是在哪个角度看都很鲜明,没有色变现象,而且不闪式3D电视在任何角度都能享受3D影像。
不闪式的优势
1、没有闪烁,能体现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不闪式3D没有电力驱动,可舒适佩戴眼镜并且全然没有闪烁感。因此可以尽情享受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看实际测量闪烁程度的数据就能知道数据几乎是零,不会有头晕的状态出现。
2、可视角度广,观看不闪式3D电视时只要是在推荐距离内,在任何角度观看,它的画面效果、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没有角度限制的情况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3、能够用轻便舒适的眼镜享受3D影像。不闪式3D眼镜轻便、价格合理,还可以使用夹套眼镜让配戴眼镜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4、体现没有重叠画面的3D影像。画面重叠现象是因为右侧影像进入左侧眼睛或左侧影像进入右侧眼睛而发生的。不闪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后体现3D影像,所以不会发生画面重叠现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通过实际测量画面重叠的数据就能知道不闪式3D的重叠数据是人无法感知的水平。
5、体现没有画面拖拉现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闪式3D能够体现1秒钟240张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不闪式3D能表现更多的画面情报而体现没有拖拉的高清晰立体影像。所以不闪式3D也被称作世界的240赫兹3D电视。
快门式3D技术
快门式3D技术,英文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使用。这种3D技术在电视和投影机上面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而且图像效果出色,受到很多厂商推崇和采用,不过其匹配的3D眼镜价格较高。
快门式3D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3D效果的,通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连续交错显示出来,同时红外信号发射器将同步 控制快门式3D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正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这项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降低。
三星、松下、索尼、TCL、海尔、夏普、长虹等品牌推出的3D电视,都是采用主动快门式3D技术。
快门式电视机的缺点:
1.戴上眼镜之后,亮度减少较多;
2.3D眼镜的开合频率与日光灯等发光设备不同,在明亮房间观看舒适性低;
3.3D眼镜快门的开合与左右图像不完全同步,会出现串扰重影现象;
4.快门式3D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小;
5.快门式3D眼镜的售价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对较贵,并且需要安装电池或充电使用。
按技术原理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
其中数字电视包括分体式数字电视(把数字机顶盒与显示器分开),数字电视一体机(把数字机顶盒与显示器整合在一起)
按显示比例
4:3 16:9 5:4 16:10
电视机中的寸是英寸,测量的是对角线的长度:
1英寸=25.4mm
所以29英寸的电视,对角线的距离应该是73.66厘米。
按照网络功能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机上网成为了一种趋势,电视机按网络功能分为普通电视机和互联网电视机,如果用户想让原来的普通电视机升级为互联网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象九菱网视宝之类的互联网高清点播机实现升级。
7行业现状
编辑
2012年中国电视机品牌关注度排行榜中,国产品牌占据六个位置,并包揽前五名,关注度份额超过五成。其中,创维排名,关注度18.26%,海信位居第二,关注度为13.96%,长虹以11.77%的关注度排名第三。从技术层面和设计层面上比较,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此外,明显的价格优势也是国产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3]。
2012年中国电视机行业品牌关注度分析
2012年中国电视机行业品牌关注度分析
国产电视机市场在售产品尺寸比较齐全,各个尺寸都有较为稳固的消费市场,其中32寸彩电关注度占比,为百姓心目中性价比产品尺寸,关注度超过三成,占据关注度位置。42寸电视机以24.8%的关注度位居第二,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42英寸及以上彩电是的主流机型。32寸和42寸的合计关注度达到55%。37寸和26寸排名第三和第四,关注度分别为9.54%和7.28%。其余屏幕尺寸的关注度皆不足4%。
8国内发展
编辑
70年代
我国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712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
吊架电视
吊架电视
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我国彩电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9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期。1970年12月26日,我国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心脏政治形势的影响,70年代我国彩电定的发展缓慢,除彩电显像管等关键部件仍需要进口外,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国彩电事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方针,与国外合作,彩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彩电工业。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接着我国彩电工业摆脱了自行摸索的阶段,缩短了与国外彩电技术的差距。不久,国内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也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80年代
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 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仅长虹的产量就已达到单班日产1500台,但是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02台和0.8台。 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的电视机生产国。
80年代后期,国产彩电品牌囿于技术、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难以满足国内日益教务长的市场需求,于是外国彩电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不失时机地抢滩中国彩电市场,造成国产品牌发展和产品销售执着趋弱。
为了冲破洋品牌冲斥中国彩电市场的局面,1989年8月9日,四川老军工企业长虹决定,长虹彩电在全国范围全面降价,每台向消费者让利50元,同时保证国家税收一分不少。长虹这次彩电降价开创了我国彩电史上价格战的先河,50天后,国家出台了彩电降价政策。此次长虹第先降价至少产生了两个划时代的影响,首先是从此国产彩电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企业真正取得了对自己产品营销的主动权,为我国彩电业市场化奠定了基础。此外,正是由于国产品牌不断通过价格优势与外国品牌拉开了距离,为彩电最终进入进入寻常百姓家创造了条件。
90年代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彩电市场格局动荡,一些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彩电老企业由于竞争能力弱,相继停产、转产甚至破产,被无情淘汰,而长虹、康佳、TCL、创维等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意识强的彩电企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骨干企业。外国品牌在国产彩电技术飞跃提升和连续的大战后,市场销售势均力敌头日渐萎缩。
到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彩电企业98家,国产品牌彩电年产量高达3500万台,从而稳居世界首位并保持至今。与此同时,国产彩电在质量和高新技术含量上的不断提高,为开拓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而价格更是具有与外国品牌竞争的优势。1996年,国产彩电销售额超过进口彩电从而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到1998年,我国彩电业进入成熟期,产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电视机产量达到3513万台,其中彩电产量2643万台,彩电产量比1980年增长了822倍。此外与实?什肯啾龋夜缡踊那痹谏芰Ω螅莸缱硬客臣疲刂?997年底,我国电视机生产能力已达6507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生产能力4479万台,有近半数生产能力闲置。我国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已经超过100%,而农村的彩电拥有量也已经达到了32.5%,电视机成为20年来对我国居民生活影响力的产品。
当前在品牌经营上,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型,国产品牌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组群:组群是80年代以熊猫、牡丹、金量等为代表的老品牌,这些品牌多进行区域性营销工作,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第二组群是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当红品牌凭自己的实力和策略控制着绝大部分市场代份额,其中长虹、康佳、TCL三家企业即占领37.82%的市场份额。海尔、乐华、春兰、万燕、华宝等利用其品牌优势进行扩张进入彩电行业而构成了新生品牌的组群。由于彩电是技术成熟品牌,生产难度和开发资金不大,所以这个组群发展很快。
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彩电业无论是生产技术、产销量、企业管理等已全面进入成熟期,彩电市场已形成综合性品牌竞争,品牌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影响力的因素,品牌特色、营销策略的成功预示企业产品的腾飞。企业间比技术、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构成家电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彩电市场的品牌效应更加集中,并且出现了主导品牌垄断市场趋势。市场销售不断地向几个市场知名度高的集中,而非彩电的市场份额则逐渐萎缩。据对我国大型零售商场彩电销售情况的调查,1998年市场占有率前10名的彩电品牌,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可以支撑高于同类慧产品价位,预计今后名优彩电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会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据国家信息产业部一项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已有3亿电视用户电视机及其带动的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
创维电视
创维电视
的产值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总产值的43%。彩电品种已中早期的黑白进入彩色,由模拟向数字化迈进,显示器由球面到平面,以至于掌握大屏幕等离子、背投、立体、高清晰度等彩电技术,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快。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的彩电企业的产品已不仅仅单指它的有形商品,还包括它的服务、信誉、品牌、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国产彩电品牌的历史任务是塑出具有“中国籍”的国际,只有当一个品牌国际化时,其品牌形象才会更加稳因,而品牌国际化的关键是技术在国际上。